一贯以来,老门山既然是有先收到了订金,自然也会先给送粮食过来的生产队也付订金的。
李行平看队里的事情忙好了,也就领着两个儿子过来跟叶有华告辞了,“今天咱们还得赶着回去,下回再来好好说话。”
又叫两个儿子华光华明跟叶有华打招呼。
“成,下回再过来好好说话。”叶有华顺便也把年底也会出货的消息给说了,“到时候,我估计粮食还是有需要的,你跟你们队长说一声,看着来办事。”
李行平连忙点头,“好,我记着了。”虽然清塘队跟老门山这边,一直出面的是李行平。事实,清塘队的队长并不是李行平。
大概是因着李行平跟叶有华这边私交关系好,清塘队那边一向都是让李行平出面,来老门山处理事情的。
至于李行平为什么不在换届的时候去上位,毕竟每几年都有机会的。关于这个事情,叶有华也是知道缘由的。
清塘队整个队里,九成以上都是李姓,而且往上数个十代不到,还是一家出来的。这些年当任队长的是李行平的亲叔叔,李行平自然是不会去跟自己的长辈争权夺利了。反正他当不当队长,都不影响跟老门山这边的往来。
李行平一行人走了,老门山这边的事情还得忙,得给因为检查而开了口子的编织袋给重新锁好,还得往上喷好生产年月的喷漆数字。
叶有华知道妻子关注着李雪棠的消息,也把李行平带来的消息告诉了妻子。
朱娇娇听了这个消息,倒是愣了一下,“这么快就生了”不过,要说快,也不算快吧,去年就随军了,今年生孩子,也算是正常。
“她这嫁出去,日子过得应该还不错。我听李行平说,坐月子是婆婆亲自去伺候的。”叶有华把这些也说了,“还有,华光想入伍,李行平家的大姑爷也是愿意帮忙呢。”
朱娇娇点了点头,“这日子倒是过得挺好的。”她心里有股说不出来的感觉,“日子过得好,就好。”
“李行平还说,他家大姑娘喜欢读书,我把可能会恢复高考的消息告诉了他,他说会跟李雪棠说这事。”叶有华觉得,“要是真的能考上大学,怕是更好了。”
朱娇娇想了想,“那咱们家边的资料,想办法给一套过去吧。也不知道她是在哪里随的军,咱们倒是不好直接寄过去,让她爹给转吧。”
“成,到时候成义的笔记我给一份过去。”叶有华也愿意满足妻子这个想法,“那这回,出了这么大的力了,你也别总是惦记着她了,她的日子不会过得差的。”
朱娇娇点点头,却是没有再说话了。
继清塘之后,其他队里的粮食也是陆陆续续地送了过来,这么多的粮食,大礼堂就全部给用上了,还养猪场那边的仓房,学校里的大食堂,空着的教室等,都堆满了粮食。
除此之外,还借用了住得近的社员家里的屋子,像叶有华家里,今年新砌的屋子,反正是空着的,就给用上了。
因为粮食多,叶有华这边又是约好了运输队进队里的时间的,所以,老门山这边越到日期前的时间,就越发地忙碌了。
好在大家齐心协力,不需要改期发货,收到中款之后,赶在中元节之前成功出货了。
跟车去昭州的,就是邓州程几个领着队里的一群年轻人。就这也是因为多年以后,老门山第一回自己发货的买卖,队里才上心了一些。
要是等到了年底,就不会还让邓州程几个出面了,肯定是要给